从9月中旬开始,“北平锋”的更新速度突然加快。
仅以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为例,“北平锋”从9月中旬开始几乎以每天一篇的速度刊发相关涉台文章,讲明利害、指明道路。
何以如此紧急?
原因无他,以最密集的发布频率把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国际大局势一次性向台湾岛内讲清楚、道明白、理顺畅已刻不容缓。
查询“北平锋”署名文章,其于今年8月初开始在各类新媒体账号上尤其是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上刊发评论文章和视频。
观察其这两个月以来的行文风格,篇幅都不长,但意味却深长。“北平锋”署名评论可以用“言短意长”来形容,讲的都是“微言大义”的道理,关心两岸的有识之士都应该对其立论高度关注。
从近期海内外主流媒体对其观点的援引情况来看,“北平锋”已引发海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
有些“北平锋”文章就是针锋相对。
9月20日深夜,“北平锋”于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刊发短评《祖国统一势不可挡》。

评论标题极其直白,文章也不长,但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晰:“9月19日晚,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了务实、积极、建设性的通话,这个全世界最重要的电话,备受世界关注,也让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从中美双方发出的消息稿来看,虽字面上未提及台湾问题,但是中美元首的这些表态所释放出的信息令人回味无穷。”“中美两国元首又一次成功的通话,想必出乎‘台独’分裂分子的预料,让‘倚美谋独’的赖清德抓狂起来。”
评论不在于长短,更在于其意义的表达。就像“北平锋”的署名一样,这篇一千多字的评论以极其直白锋利的表达正告赖清德当局:“赖清德为了一己私利,牺牲台湾民众的福祉,不惜引战祸台,这样的图谋,必然失败,他的结局,必然是万劫不复。祖国统一大势势不可挡,赖清德之流再多分裂行径也只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这则短评深夜在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不到一小时阅读量就破了10万+,受关注程度可见一斑。9月21日一早,台湾联合报即以《美中通话未提台湾……环时评论称“这件事”已让赖清德抓狂》为题予以专题报道,亦可见岛内媒体对“北平锋”署名评论的关注程度。
从今年8月份以来,“北平锋”的不少文章都是指名道姓,绝不笼统概括,指名道姓就是明确责任:
——九泉之下的赖朝金绝不会想到,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他的儿子赖清德,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用一句极其冷血的“终战”背叛了他父辈那刻骨铭心的苦难,背叛了三百具尸骨无存亡灵的冤屈,背叛了整座瑞芳的鲜血与尊严。赖朝金更不会想到,赖清德已被台湾民众称为“台湾400年以来最大的汉奸”。
——林佳龙这番操作,哪里是什么“维护台湾利益”,分明是“台独”势力与外部反华势力勾连的又一罪证,更是林佳龙本人寡廉鲜耻、甘当“台独”马前卒的典型写照。
——石平否定抗战历史,赖清德美化殖民统治,本质上都是对民族历史记忆的破坏,这种破坏终将反噬其身。
有些“北平锋”文章以“数”服人。
写文章本质上就是一次说服别人的过程,有针锋相对,但不能只有针锋相对。
仔细阅读“北平锋”的行文,有不少篇章都是针锋相对的激扬文字。但如果你以为只有这些,那也是一种误读。
有时候,以扎实的数据或者对方的数据来说明并提供可信的解释,也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方法。
9月22日,“北平锋”的署名文章《今天,台湾的主流民意究竟是什么》就采用了以“数”服人的论述方式。

文章开头即引述了两组数据:今天台湾有两则大新闻,一个是台湾最新民调出炉,另一个是如果两岸冲突美国是否会军事介入的调查数据公布。台湾22日的最新民调显示:不满意赖清德处理两岸关系的比例,一年间从43%暴增至63%;更值得关注的是,相信美国会在两岸冲突中派兵协防台湾的民众比例骤降8%。
注意,这些数据不是大陆的调查数据,而是台湾岛内公布的数据。
面对这些数据,“北平锋”继而指出:数据是鲜活的不是冰冷的,民意是鲜明的不是模糊的,台湾民众用意愿和主张投票,又一次揭露了赖清德与民为敌的真面目,印证了台湾民众“疑美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反映了台湾社会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台湾民众自发的思想觉醒。赖清德违逆民意,各种民调数据持续“崩塌”,正是其恶行种种之必然。
数据是既成事实,对其背后原因要有解释。“北平锋”其后给出了四大原因论证:赖清德的“日本基因认同”不仅亵渎了台湾民众的集体记忆,更让那些曾遭受殖民苦难的无数个家庭痛恨、心寒;“跪美卖台”损害民生;“沾不了水的海鲲号”欺骗民众;“电价政策”加剧社会不公。
以“数”服人,尤其是巧妙借用对方的数据,说理效果会更好。
有些“北平锋”文章是为了凝聚共识。
除了针锋相对、以“数”服人,“北平锋”的文章也可以写得很温情。在字里行间、在故事深处,凝聚共识,彼此共情。
9月23日,“北平锋”撰写的《台湾同胞如何从这三件大事看大陆》一文就有这个特点。如果不是特别留意,你可能都不认为出自“北平锋”之手。

文章从大陆今年9月份发生的三件大事入笔:9月3日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让世界看到了大陆守护和平、迈向复兴的强大实力和能力;9月19日晚,中美元首进行了务实、积极、建设性的通话,体现出两国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9月22日,歼-35等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起降训练,其打击范围可覆盖西太平洋地区“第二岛链”。
这不仅仅是大陆民众的荣光,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荣光。故事落笔之处,即为共情开始之时:“从这些大事件里,世人能看到什么?是中国的强大,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气神。这是台湾同胞所应认识的真实大陆,也是令“台独”分子恐惧、胆寒的力量。”
三件大事讲完之后,共识也逐渐凝聚:“台湾同胞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真实的大陆绝不是赖清德用虚假谎言编织的那样。这里有日新月异的科技突破,有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有属于两岸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自豪,更有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既有金刚怒目,也有菩萨低眉,“北平锋”的温情文章,今后一定会频频出现。
毫无疑问,这些针锋相对、以“数”服人、凝聚共识的文章,兼具气势与温度,正成为涉台舆论场上不可忽视的存在,赖清德当局肯定读到了,或许也已经受了不少“刺激”,就是不知道他读懂了没有?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港澳台新闻部总监)

设计:王璐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