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10月23日,据第一财经报道,针对近期丰田汽车实施渠道改革采取“单城单店”模式,门店被授权同时销售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全系车型的消息,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相关报道系误读。
该负责人强调,目前,丰田中国仅在极少部分只有一汽丰田或广汽丰田的低线城市试点共同销售,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服务与更多产品选择,且规模极小,并非强行将所有地区渠道统一。
界面新闻注意到,丰田中国在9月底也曾就相关传闻进行回应。当时丰田中国曾表示,一个城市仅保留一家丰田合资品牌4S店,不仅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公司从效率、环保等角度来考虑的,“目前仅是一种尝试。”
丰田中国此次渠道试点,或与近年来在华市场面临的挑战有关。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丰田在华新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销量194.06万辆,同比下降0.2%;2023年销量190.76万辆,同比下滑1.7%;2024年销量177.6万辆,同比下滑6.9%。虽2025年上半年销量止跌回升,但市场竞争依旧激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的步伐落后于部分竞争对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26万辆,同比增长37.9%。相比之下,丰田在华新能源车型占比较低,这对其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冲击。
此外,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在产品和渠道上的重合,也加剧了内部竞争。以紧凑级车市场为例,卡罗拉与雷凌、中型SUV领域的荣放与威兰达等车型,在尺寸、价格定位上高度相似,终端优惠幅度普遍在3-5万元,经销商为争夺客户频繁压价,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公开资料显示,一汽丰田成立于2000年,广汽丰田成立于2004年。在车市增长期,丰田通过这种“双合资”架构快速铺展渠道,助推丰田在华年销量突破200万辆。但在存量竞争时代,双渠道模式弊端凸显。在低线城市,两品牌4S店常陷入价格战,而各自投入的建店及营销成本却不断走高。
在此背景下,丰田中国尝试通过渠道改革,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单城单店”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减少内部竞争,提升经销商利润。但该模式也需要平衡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的利益,并确保服务质量在整合后不下降。
事实上,日本汽车品牌业绩表现不佳的不只是丰田。据中新经纬报道,日本三大车商丰田汽车、本田和日产汽车2024年在华新车销量都低于2023年水平。本田销量为85.23万辆,较上年下滑30.9%,跌至2014年以来低位。日产销量为69.66万辆,下滑12.2%,跌至2008年以来低位。而丰田的跌幅已经算是相对较小。
此外,福特中国近期也进行了渠道调整,宣布将在上海设立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新公司计划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运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