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大国工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发达,都离不开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创新创造,他们是这个时代全社会应该追逐的“明星”。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渝开幕。 人民网 图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于9月23日在重庆开幕。大会以“匠心铸梦,向新而行”为主题,举办一系列论坛,集中展示1700多名工匠人才的2200余件创新成果,同时发布了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人才。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匠和技能人才,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致贺信,为进一步做好工匠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第三届工匠大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新质生产力,搭建工匠人才展示风采、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共谋未来的平台。
在第三届工匠大会期间,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两院院士及科研机构、知名企业、高等院校代表,还有地方工会负责人和大国工匠等代表一致认为,大国工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发达,都离不开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创新创造,他们是这个时代全社会应该追逐的“明星”。
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是高素质产业工人的代表。推动“量”到“质”的转变需要工匠精神,攻克“卡脖子”难题需要工匠技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量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的工匠人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大国工匠和更多高技能人才成为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为实现这一任务,全国总工会印发了《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为培育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有一组数据折射出大国工匠工作蓬勃发展的态势:全总举办了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每年投入约1400万元专项资金;各地培养了1万余名省级工匠、5.5万余名地市级工匠;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工匠学院2600多家;“职工之家”APP建起线上“工会服务职工技能云”,为职工提供随时随地的线上培训等。与此同时,来自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成果也如雨后春笋,处处生发。
培养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为此,应从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持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政策,大幅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教育层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与产业发展、企业生产同步前行的工匠人才;从企业层面坚持发挥主体作用,为工匠人才搭建建功立业平台,真正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与此同时,各级工会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工匠培育、技能提升、职工获得感增强、企业和职工技术帮扶、“人工智能+”、宣传典型等工作,下功夫、搭台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合力铺就技能成才之路。
“当国家需要时,当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时,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勇敢地站出来大声地说:这个问题我能拿下!”大会上,大国工匠讲述的传奇故事,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努力掌握技能、创新创造。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包括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内的亿万劳动者的团结奋斗。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需要各方协同努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