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马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了《致供应商白皮书》,“深圳翔飞汽车”将成为威马的投资人和新股东,在已经接管威马四家公司的同时,正计划让威马EX5和E5两个车型在温州基地恢复生产。
据白皮书显示,深圳翔飞计划投资10亿元,计划在今年9月复产EX5和E5两个车型,保证今年能产销1万台,并且向2万台的目标迈进。长远来看,2028年,公司还将再次启动 IPO。对于供应商的欠款,深圳翔飞也有一定的清偿计划。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由于其创始人沈晖曾在吉利、沃尔沃等车企担任高管,创立之初就备受市场关注。2018年,威马首款量产车EX5下线,品牌交付量排名行业第二。2019年其销量一度比肩蔚小理,EX5更是斩获当年新势力交付冠军。
但自2020年起,威马汽车开始频繁出现负面新闻。车辆自燃及两年后的“锁电门”事件(用户发现车辆续航里程被人为限制)令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市场信任随之崩塌。与此同时,威马汽车在资本市场上也十分坎坷,三次冲击IPO铩羽。
“烧钱”尚未停止,最终威马汽车资不抵债,直至2023年10月申请破产重整,留下了拖欠的450亿债务。
威马汽车能否赢回消费市场的信任是复产后的关键问题之一。早在2022年10月,威马在北京的门店七成以上已经关店,2023年初,北京威马中心人去楼空,直到同年10月,公司申请破产的时候,4S店几乎全军覆没。这让很多车主手足无措,此后消费者只能找一些第三方维修点来维护、保养。
界面新闻根据社交平台的指引,来到北京王四营一家“威马定点修理厂”,发现该店早已更换门牌。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此前的确承接过威马汽车的业务,但是随着威马倒闭,该店已不能提供服务。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让人误以为此处仍是威马的维修站点,常常白跑一趟。
现在该店并不是任何品牌的维修点,平时只承接附近居民洗车、维修等基本业务。店内工作人员称,像他们这种第三方门店,通常在正式的4S店关闭之前就已经无法正常运转。即便在此前,威马的相关配件也要从外地调货,后来随着调货越来越难,配件供应愈发不足,不得不暂停业务。
同时工作人员还告诉界面新闻,如果一个品牌退出市场,电池、电机等核心器件肯定会随之断货,类似保险杠等配件也只能全网淘汰拆车件,原装配件早已停止发售,而要找到合适的拆车价则遥遥无期,车主根本没有耐心等待。
如今距威马汽车申请破产已近两年,很多车主早已抛弃了威马汽车,或是便宜卖出,或是闲置不用。一些车主表示,买电车就是看中其智能性、娱乐性,一旦产品停售,娱乐功能损失殆尽,远程控制也停止服务,没有再开的必要。有些车主则表示不敢再开,害怕车控系统瘫痪引发安全问题。
界面新闻就相关问题采访深圳翔飞,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威马计划复活的EX5和E5两个车型是否会延续此前设计尚不可知。威马EX5是5门5座SUV车型,这款车也正是当年的销量主力。除了隐藏式门把手这种细节亮点外,其宽阔的车内空间,也令其成为“大空间”赛道的先行者。当时部分车型的座椅可以放倒形成一张双人床。此外,EX5还具有专属人脸识别技术,AI智能语音系统,部分车型还配备了L2级智能辅助系统。
不过这些特性在当下的市场已算不上亮点,当下几乎所有汽车品牌的纯电SUV都在强调空间设计。从续航上来看,EX5的续航里程在400至600公里之间,属于现在市场上在售车型的常见水平。
至于智能驾驶方面,市场正在从L2迈向L3, L3级自动驾驶标准于9月1日起执行,目前华为乾崑ADS 4.0以及比亚迪的部分车型,已经通过预认证测试。而威马曾经标榜的L2级的智驾也早已成为大多数新车标配,竞争力并不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EX5虽然在2018年价格高达近30万元,但在2022年左右将新款车型价格下探至15万元,如果复产后的威马尝试更加低价路线,或许可以吸引部分消费者驻足。
汽车行业分析师曾志凌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中国汽车市场10万至15万区间内,消费者的选择已经非常丰富,即便威马汽车维持原有售价,依旧难以突围。吉利、奇瑞等品牌旗下新车起售价早已来到10万元以下,10至15万区间已经能获得较高配置。
曾志凌认为,对威马而言,相对现实的策略是复产之后切入网约车市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售价。当前网约车市场同样竞争激烈,比亚迪秦Plus EV标准版以17.38万元的定价专供网约车市场,而比亚迪e7更是以限时特价9.88万元,引得网约车公司争相采购。就在近日,宝骏汽车宣布2026款E6畅享版上市,定价14.98万元,同样瞄准网约车市场。
想要抢占网约车赛道,威马汽车除了复产之外,或许还要在策略上做出调整,比如与出行服务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联合研发定制车型,从驾驶风格、乘坐偏好重新审视用户需求。或者像小鹏与滴滴进行战略合作,小鹏负责制造,滴滴负责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共同探索自动驾驶在网约车领域的新模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